中新网惠州6月24日电 题:列车“掌勺人”的“端午”假期
作者 黄伟伟 郭军
“这碟小炒肉真的是太好吃了,跟外面五星级酒店大厨的手艺有得一拼!”6月22日,正值端午佳节,上午12时,广铁集团广九客运段值乘惠州开往重庆北的K1172次列车上,来自湖南衡阳的旅客张先生正在餐车用餐,对眼前的饭菜,赞不绝口。
对于经常乘坐火车的旅客来说,有一种味道让人难忘,那就是火车上热气腾腾饭菜的香味。它为旅客的旅途提供了方便,也唤起了旅客对家乡饭菜的浓浓思念。而烹饪这些可口饭菜的人,就是列车上的厨师,也被大家称为列车上的“掌勺人”,杨志文就是其中一员。
杨志文,今年44岁,入路已经22年之久,先后值乘过成都、合肥、广安、麻阳等方向的列车,是一位名副其实的“老铁路”,对各地旅客的饮食习惯更是了然于胸,目前担任广东惠州至重庆的普速列车的厨师一职。
上午8时,杨志文一大早就到站台接车,每趟车出乘时,他都会仔细对米面粮油、肉类蔬菜等进行检查,确保食物的新鲜和质量,只有这样,做出来的菜肴才美味。
杨志文为乘客送上餐食 广九客运段 供图
“列车上旅客来自天南地北,每个人的口味也不尽相同,这趟列车途经湖南、贵州、重庆等地,旅客偏爱吃辣,饭菜的口味上,我们会主动迎合旅客的需求。”杨志文说。
“大爷,黄焖鱼块合您口味不?”“小朋友,红烧排骨好吃不?”杨志文在完成手头的工作后,都会来到餐车,主动了解、询问旅客的就餐感受,从中查找不足,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,这也是他工作以来养成的习惯,只为让旅客在用餐过程中既暖胃又暖心。
19时许,已到晚饭时间,餐车里坐满了前来用餐的旅客,甚至导致后面来的旅客都没有位置,火爆场面不亚于外面的大酒楼。杨志文表示:“今天是端午节,车厢旅客很多,为了满足旅客们的就餐需要,我们提前备好餐料,制作了美味、实惠的套餐盒饭,用小推车送到车厢,供旅客选择。”
无巧不成书,杨志文的爱人刘雯也是同一个车队的工作人员。她是一名乘务员,今年“端午”期间需要值乘惠州至重庆北的列车,夫妻俩和大多数铁路夫妻一样聚少离多,他们舍小家为大家,节日期间坚守岗位、默默奉献,为万家团圆而辛勤工作。
晚上10时30分,忙完一天工作后,杨志文给远在广东河源老家的儿子树树打去电话,叮嘱道:“今天是端午节,爸妈不在家,记得要听外婆的话,按时吃饭。”“知道呢,爸爸,今天我还吃了我们一起包的粽子。”电话那头,听着10岁儿子爽朗的笑声,杨志文的疲惫感瞬间消散殆尽。
小灶台暖客心,小舞台展作为。杨志文是千万铁路职工的一个缩影,他用自己的专业、付出与坚守,不断地提升列车服务品质,用爱心与热情照亮着每一名旅客的回家路。(完)
中新社南昌6月24日电 (朱莹)“‘江右商帮’曾创造了辉煌业绩,素有‘无赣不成市’之美誉,让我们为之自豪。拂去历史的尘埃,如何让‘江右商帮’再次容光焕发是如今需要思考的问题。”侨商代表、江西致坤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易涛24日对中新社记者说道。
明末清初散文家魏禧所著的《日录杂说》记载:“江东称江左,江西称江右。盖自江北视之,江东在左,江西在右。”赣商在历史上被称为“江右商帮”,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著名商帮之一,明清时期与晋商、徽商鼎足,以人数之众、操业之广、渗透力之强为世人所瞩目。
作为赣商的标志性建筑,南昌万寿宫地位尊崇,声名远播,是海内外1400多座万寿宫的祖庭。当地侨商代表近日参与江西省侨联的参访活动,穿行三街五巷,来到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“江右商帮文化馆”,回溯历史,寻觅新商机、谋求新发展。
“一个包袱一把伞,走遍天下当老板。百年前,被称为‘江右商帮’的赣商们从万寿宫出发,足迹遍及大江南北、长城内外甚至远及边陲、异域。”中国文物学会民族民俗文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梅联华说。
梅联华介绍,每到一地,赣商都要建造万寿宫,在那里与同乡聚会叙旧、看戏娱乐,万寿宫成为“江右商帮”的标志,也是“江右商帮”财富与实力的象征。
在江右商帮文化馆,侨商代表、江西添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君君表示,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“魂”,“江右商帮”一度辉煌,如今的江西发展潜力巨大,她将做江西文化的“宣传大使”。
英国江西总商会执行会长、凯宇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张辉建议,江西可通过视频、直播等方式对外传播江西、宣传江西,发挥各地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,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,充分吸引海外侨胞参与国内经济建设。
作为双向开放的桥梁,侨商融通海内外、视野开阔。江西省侨联副主席罗丽都表示,江西省侨联将做好营商环境,助力侨企在江西更好发展,积极为侨商寻求深入合作提供机遇。(完) 【编辑:唐炜妮】